2017-10-19网络课讲义
文史大讲堂网络课
——伟大的教育家孔子
授课教师 蔡干宏
孔子是我国历史上,也是世界历史上伟大的教育家。为什么这么评价?这是因为二千五百多年前产生的教育理论和进行的教育实践实在伟大。
我们先来学习《论语》中的三条语录,看看他的教育理论中关于教育的最基础的论述。
一、阳货篇第二条
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译:孔子说:人生下来的本性是相近似的,只是后来在受教育的实践中各人努力不同而千差万别。
二、卫灵公篇第三十九条
子曰:“有教无类。”
译:孔子说:对谁都进行教育,没有贫富贵贱等等的差别。
三、子路篇第九条
子适卫,冉有仆。 子曰:“庶矣哉!”
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 曰:“富之。”
冉有曰:“既富矣,又何加焉?” 曰:“教之。”
译:孔子到卫国去,冉有给他赶车。
(刚到卫国)孔子就赞叹说:“人真多呀!”
冉有就问他:“人口很多,该怎么办?”
孔子说:“使他们富裕起来。”
冉有又问:“都富裕了,下一步又该怎么办?”
孔子回答说:“对他们进行教育。”
为什么说这三条是孔子教育理论中最基础的论述呢?我们进行深入的分析:
第一条讲了“教”与“性”“习”的关系,这是孔子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
什么是“性”?
什么是“习”?
什么是“教”?
“教”是“性”“习”之间的
第二条讲了“教”与“类”的关系,这是孔子教育思想的根本主张。
有类:学在官府。
无类:教育走向变通百性。
第三条讲了“富”“教”的关系,这是孔子教育思想中关于社会的基本举措。
庶、劳动力多
富:让劳动力安居乐业的物质条件
教:让劳动力有高质量素质条件
总之,孔子的教育思想是从人性出发,让一切人都受到教育,使社会和谐发展。二千五百年后的今天仍有积极意义,有巨大的生命力。